腸哀 2015年06月10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腸哀爲經穴別名。出《鍼灸學》(南京)。即腹哀。[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82.

腹哀爲經穴名(Fùāi SP16)。出《鍼灸甲乙經》。屬足太陰脾經。爲足太陰脾經、陰維脈的交會穴。腹:腹部;哀:傷痛。本穴善治腹部各種傷痛,故名。在上腹部,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4寸。仰臥取穴。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有理脾胃、通腸腑的作用。主治脾胃、腸腑等疾患,如腹中疼痛、飲食不化、大便膿血、瀉痢無度、便祕等。現代又多用以治療胃痙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過多或減少、消化不良、細菌性痢疾等。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1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