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

人物百科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ā fǔ luò fū

2 英文參考

Pavlov

3 註解

伊萬·彼得羅維奇·巴甫洛夫(俄語: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1849年9月14日-1936年2月27日),俄羅斯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醫師。因爲對狗研究而首先對古典制約作出描述而著名,並在1904年因爲對消化系統的研究得到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4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原因

“在消化消化生理學研究上的工作,這一主題的重要方面的知識由此被轉化和擴增”

"in recognition of his work on the physiology of digestion, through which knowledge on vital aspects of the subject has been transformed and enlarged"

5 伊萬·彼得羅維奇·巴甫洛夫生平與研究

巴甫洛夫出生在俄羅斯的梁贊。他剛開始是一位神學院的學生,但後來退出並進入聖彼得堡大學(en:University of St. Petersburg)學習自然科學。在1879年得到博士學位。

一隻巴甫洛夫的狗,巴甫洛夫博物館,2005年

在1890年代,巴甫洛夫研究狗的胃,透過唾腺來研究在不同條件下對食物的唾液分泌。他注意到狗在食物送進嘴裏之前便開始分泌口水,並開始研究這個他所稱的"靈魂分泌液"。他認爲這些現象比起唾液的化學成分更加有趣,於是便改變了他的研究焦點。以調整食物出現之前的刺激來開始一連串的實驗。因此建立了他所稱的制約反射(conditional reflexes、條件反射,一種反射反應,如唾液分泌受動物先前的經驗而制約)。這些實驗在1890年代和1900年代透過翻譯被介紹到西方科學界,但直到1927年纔有完整的英文書籍出版。

巴甫洛夫是一位在工作和習慣上非常規律的實驗操作者,他準時地在12點整喫午餐、每天晚上準時在同樣的時間睡覺、每天準時喂他的狗,並且每年的同一天離開列寧格勒(聖彼得堡)前往愛沙尼亞。如此的習慣直到他因爲他的兒子維多(Victor)在俄羅斯白軍運動中過世而失眠爲止。

不同於許多革命前的俄國科學家,巴甫洛夫受到蘇聯政府的高度認可,且能夠繼續他的研究直到相當大的年紀。 巴甫洛夫本身並不認熱衷於馬克思主義,但由於諾貝爾獎得獎者的身分,被視爲有價值的政治資產。當他在1923年從第一次美國訪問歸國之後(第二次在1929年),他公然的指責共產主義,認爲國際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是錯誤的,並說“我不會爲了你們所做的社會實驗犧牲一隻青蛙的後腿!” 1934年謝爾蓋·基洛夫被謀殺後,巴甫洛夫寫了幾封信給莫洛托夫,批評這樣的迫害,並希望重新考慮關於幾個他所認識的人的案件。

晚年巴甫洛夫試着用制約理論去建立關於誘發神經官能症的的實驗模型。1936年在列寧格勒過世,他的實驗室受到安全的保存。直到死前巴甫洛夫依然神志清醒,且繼續他的研究。他要求一位學生坐在他的牀邊紀錄他邁向死亡的詳細情形,想要建立關於他生命最後一段時間的主觀經驗的獨特證明。

6 反射系統研究

巴甫洛夫生理學神經科學心理學的許多領域皆有貢獻。他主要的研究是性格(Temperament)、古典制約和非自願反射動作(involuntary reflex actions) 。

巴甫洛夫在關於消化系統的實驗使他獲得了1904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實驗包括了在外科手術上取出動物消化系統的部份,切斷神經束來判定影響,還有在消化器官和外部囊袋(pouch)之間植入瘻管(en:fistula)以測試器官的內容。這些研究成爲許多消化系統研究的基礎。

之後在反射動作的研究中,研究了對於壓力和痛苦的非自願反應巴甫洛夫在研究中延伸四種性格定義:冷靜(phlegmatic)、暴躁(choleric)、樂觀(sanguine)、憂鬱(melancholic)。巴甫洛夫和他的研究員展開對轉換邊緣的抑制(en:transmarginal inhibition、TMI)的觀察與研究,TMI指身體天生對壓力和痛苦的崩潰反應。這些研究顯示了所有性格型態對刺激如何做出在時間上長短有所不同的相同反應。他認爲"最基本的遺傳差異... 是他們多快達到崩潰點與神經系統在快速到達崩潰的基本差異[1]

榮格繼續巴甫洛夫在TMI的研究,並以人類的內向與外向性格型態來觀察動物崩潰的形式。他相信內向的人,比起外向的人對於刺激敏感,且更容易到達TMI狀態。這些研究產生了新名詞高度敏感者(en:Highly sensitive person)。

威廉·薩甘(en:William Sargant)等人繼續對心智的制約、記憶移入和洗腦進行行爲學研究。

7 後記

巴甫洛夫的古典制約在西方流行,尤其經由約翰·華生的著作,制約的自動學習型態成爲當時發展中的專業研究比較心理學(en:comparative psychology)的重要觀念,與行爲主義的重要研究方法。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是對於巴甫洛夫精神哲學的熱衷擁護者。

巴甫洛夫的制約反射研究不但在科學界,也在大衆文化有着廣泛的影響力。“巴甫洛夫的狗”用來形容一個人反應不經大腦思考;巴甫洛夫的制約成爲奧爾德斯·倫納德·赫胥黎(en:Aldous Huxley)的反烏托邦小說《美麗新世界》主題。而在托馬斯·品欽的小說《萬有引力之虹》中也佔有份量。

一般人都相信巴甫洛夫使用了鈴鐺的聲音作爲食物出現的訊號,然而在紀錄中他使用了包括哨子、節拍器、音叉和一些視覺上的刺激。到了1990年代,西方科學家參觀巴甫洛夫實驗室時沒有發現任何鈴鐺。

8 參考資料

  1. ^ [1] Rokhin, L, Pavlov, I & Popov, Y."(1963) Psychopathology and Psychiatry, Foreign Languages Publication House: Moscow".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