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結腸炎 2009年01月2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代碼

ICD:K63.8

疾病分類

消化內科

疾病概述

阿米巴結腸炎由溶組織阿米巴原蟲寄生於人體結腸內引起。病人可有腹痛腹瀉,糞便不成形或稀便,混有黏液和未消化的食物,臭味較大。潛伏期長短不一,1~2 周或數月以上。可因食入的包囊數量、致病力以及機體抵抗力強弱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臨牀表現。

疾病描述

本病由溶組織阿米巴原蟲寄生於人體結腸內引起。隨着營養和衛生條件的改善,感染率已明顯下降。

症狀體徵

1.無症狀型  主要指那些阿米巴包囊攜帶者,多因普查發現,這些人由於症狀輕微,常爲病人所忽略。馬鞍山市防疫站曾報道1166 例阿米巴原蟲陽性者中22.7%爲無症狀型。這些病人爲本病重要的傳染源。

2.阿米巴腸炎  和普通腸炎類似,病人可有腹痛腹瀉,糞便不成形或稀便,混有黏液和未消化的食物,臭味較大。阿米巴結腸炎的潛伏期長短不一,1~2 周或數月以上。可因食入的包囊數量、致病力以及機體抵抗力強弱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臨牀表現。

3.阿米巴痢疾  和細菌性痢疾相似,但中毒症狀較輕。病人可發熱38℃左右,腹痛,腹瀉,一天數次到10 餘次。大便呈血性黏液便,或糞便與血分開,有時可完全爲血性便。若次數不多則糞便爲暗紅色或果醬樣,奇臭。

(1).腸穿孔造成腹膜炎  曾氏報告254 例阿米巴痢疾病人,手術及尸解證明有腸穿孔者19 例,爲7.48%。Adams 報道3013 例中97 例發生了腹膜炎(3.2%),發生率雖不很高,但預後差。

(2).阿米巴性闌尾炎  Clark 報告186 例阿米巴病人的尸解中,40%有闌尾炎。Criag 報告60 例中26.67%合併有闌尾炎。發生率確實比較高。故在阿米巴病高發地區,許多急腹症是由阿米巴性闌尾炎或阿米巴性闌尾穿孔造成。

(3).腸狹窄  慢性阿米巴結腸炎病人,腸壁組織增生、肥厚以及阿米巴肉芽腫形成,導致狹窄。少數病人甚至形成腸梗阻而需手術治療。

(4).阿米巴瘤  Adams 報告的3013 例病人中,15 例發生了阿米巴瘤(0.5%)。

(5).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  阿米巴原蟲已被徹底消滅,轉變成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Adams 的統計中,有21 例(0.7%)。此外比較少見的還有腸道大出血、腸息肉及腸套疊等。

疾病病因

本病由溶組織阿米巴原蟲引起,近年來有人報道溶組織內阿米巴原蟲中,有些無致病力,可以在某些人腸道中長期存活而不引起症狀。無致病力的蟲株具有與有致病力蟲株不同的表面抗原成分,而且亦不產生蛋白溶解酶,其宿主血中亦不產生相應的抗體。

病理生理

溶組織阿米巴原蟲在其生活史中出現滋養體及包囊兩種不同形態。包囊被人食入後,可無損地通過胃及小腸上段,到小腸下段經胰蛋白酶消化,具有4 個核的成熟包囊,可脫囊而出成爲小滋養體(直徑7~20μm),寄生在腸腔中,以細菌爲食物,不損傷腸壁組織,二均分裂繁殖,在缺氧的回盲部生長良好。在機體抵抗力不足或局部腸黏膜有損傷時,小滋養體可變爲大滋養體(直徑20~40μm),能分泌溶組織酶破壞腸壁組織,侵入腸黏膜及黏膜下層,大量繁殖,形成侷限性黏膜下膿腫,內容主要爲壞死性物質,膿腫破裂,形成燒瓶樣潰瘍。潰瘍與潰瘍之間的黏膜基本正常,這一點與細菌性痢疾顯然不同。當機體抵抗力增強時,大滋養體可變爲小滋養體,並可進一步變爲包囊(直徑10μm 左右),隨糞便排出體外。在涼爽潮溼的環境中可生存2~4 周,冰箱中可生活6~7 周,但不耐熱,50℃ 5min 即死亡。只有4 個核的成熟包囊,纔有傳染性,1~2 個核的未成熟包囊無傳染性,但在合適的外界環境中,可以發育成4 個核的包囊。大小滋養體如排出體外,均很快死亡。如病程拖久,腸壁組織的破壞和結締組織增生同時進行,可致腸壁肥厚,腸腔狹窄,偶可因結締組織過度增生而形成“阿米巴瘤”。

診斷檢查

診斷

在病人的新鮮糞便中,特別是在血性黏液處仔細尋找阿米巴原蟲,一旦找到了活動的吞噬有紅細胞的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即可確診。一次未找到,應重複多次檢查並爭取做細菌及阿米巴培養。鏡檢時應注意保溫,否則阿米巴滋養體不活動,不易和巨噬細胞區別。乙狀結腸鏡檢查對診斷,特別是鑑別診斷很有幫助。急性期可看到其燒瓶樣潰瘍,潰瘍間黏膜正常。慢性期可看到腸黏膜增生肥厚、肉芽腫及息肉等,可在病變處取活體組織送病理檢查,進一步確定其性質。

實驗室檢查

糞便檢查是確診的重要依據。發現病原體後尚需鑑別非致病性阿米巴原蟲。目前血清學檢查發展很快,是診斷阿米巴病的關鍵性實驗,大約有90%的患者血清,可通過ELISA、間接血凝及間接免疫熒光等檢測不同滴度的抗體。PCR 診斷技術爲十分有效、敏感及特異的方法。WHO 專門委員會建議,鏡下檢獲含四核的包囊,應鑑定爲溶組織內阿米巴或迪斯帕內阿米巴;糞中檢測含紅細胞的滋養體,應高度懷疑爲溶組織內阿米巴;血清學檢查高滴度陽性,應高度懷疑爲溶組織內阿米巴感染。阿米巴病僅由溶組織內阿米巴引起。

其他輔助檢查

1.結腸鏡檢查 對那些顯微鏡檢查、血清學及PCR 檢查均未獲陽性結果,而臨牀高度懷疑的病例,可行結腸鏡檢查或纖維腸鏡檢查。約2/3 有症狀病例中,直腸和乙狀結腸黏膜可見大小不等的散在潰瘍,表面覆有黃色膿液,邊緣略突出,稍充血,潰瘍與潰瘍之間的黏膜正常。從潰瘍面刮取材料作鏡檢,發現滋養體機會較多。

2.X 線鋇劑灌腸檢查 病變部有充盈缺損、痙攣及壅塞現象。此種發現雖無特異性,但有助於阿米巴瘤與腸癌的鑑別。

鑑別診斷

阿米巴結腸炎應與急、慢性腸炎,急、慢性菌痢,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等相鑑別。最主要的是糞便檢查和乙狀結腸鏡檢查。還應與其他寄生蟲引起的腸炎表現相鑑別。如血吸蟲病人,可有腹痛腹瀉的症狀,乙狀鏡檢查可看到腸黏膜上散在有黃色小顆粒,取活組織可查到血吸蟲卵。蘭氏賈第鞭毛蟲寄生在小腸中,可引起腹痛腹瀉症狀,大便中可找到該蟲的包囊和滋養體,如做十二指腸引流,檢查引流液則陽性率更高。

治療方案

選用抗阿米巴藥物的原則,不單是消除症狀(消滅滋養體),還應消除其傳染性(消滅包囊),以達到徹底治癒病人並消滅傳染源的目的。過去常用依米丁(吐根素)和喹碘方(或卡巴砷)合併療法,現在仍然適用。近10 多年來又有一些新藥用於臨牀,療效好而毒性小。

1.甲硝唑(metronidazol,滅滴靈,flagyl) 對阿米巴滋養體和包囊都有效,很少毒性作用,已爲國內外廣泛採用。劑量3 次/d,每次800mg,連服5~10 天,可取得90%左右的療效。有些治療效果不好,可能和用量較小,致使腸腔達不到有效濃度有關。

2. 替硝唑(甲硝磺酰咪唑) 能殺滅阿米巴滋養體,對包囊也有一定的作用。劑量2 次/d,每次1g,連服3~5 天,可獲90%以上的療效,副作用有腹部不適、噁心、嘔吐、便祕或腹瀉,但出現率低且較輕。對心、肝、腎、血液均未見不良影響。

3. 二氯尼特(二氯散糠酸酯) 對腸道的滋養體和包囊均有效。3 次/d,每次500mg,連服10 天,療效在80%左右。副作用可有胃腸脹氣。未見有何毒性作用。

4.氯苯草酰胺(etophamide) 其特點是口服不吸收,殺蟲效力比甲硝唑高。每天口服20mg/kg,可獲80%左右的療效,目前臨牀應用的報道尚不多。

併發症

慢性病人可出現貧血和營養不良。此外腸壁組織在急、慢性期受到不同的損害,可引起多種合併症。

預後及預防

預後

無合併症的阿米巴結腸炎病人的預後較好,據Adams 統計病死率爲0.5%,主要死於嚴重的失水和電解質失衡。若已發生併發症,可明顯影響預後。腸穿孔腹膜炎病死率可高達40.2%。所以應力爭早診斷早治療。重症病人,在給以抗阿米巴的治療同時,應給以認真地積極地對症治療。一旦發生穿孔,應給予緊急的手術治療。

預防

飲水須煮沸,不喫生菜,防止飲食被污染。防止蒼蠅滋生和滅蠅。檢查和治療從事飲食業的排包囊者及慢性患者,治療期間應調換工作。平時注意飯前便後洗手等個人衛生。

流行病學

據Giboda 報道,1982~1987 年在捷克留學的外國學生糞便溶組織阿米巴原蟲陽性率爲3.9%,血清抗體陽性率爲7.9%。據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疾病控制中心1992 年統計:全球本病感染者約4~5 億,熱帶、亞熱帶及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爲高發區,感染率高達10%~30%。隨着國際旅遊事業的發展,本病感染率在發達國家也可再次增高,例如1988 年意大利旅遊團到泰國旅遊後發生了一起阿米巴結腸炎及肝膿腫的爆發流行。阿米巴結腸炎在我國北方地區已很少見。但南方尚有發生,據衛生部“疾病監測”報道:1996 年全年報告有4583 例患者,比1995 年的3583 爲多,1997 年頭4 個月的病例數爲716,比 96年同期的459 有所增加。

特別提示

飲水須煮沸,不喫生菜,防止飲食被污染。防止蒼蠅滋生和滅蠅。檢查和治療從事飲食業的排包囊者及慢性患者,治療期間應調換工作。平時注意飯前便後洗手等個人衛生。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