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炒法

分類索引

清炒法是指不加任何輔料的炒法。根據火候及程度的不同又分爲炒黃、炒焦和炒炭

1 清炒法的目的

1.1 增強療效

通過加熱,使種子果實藥物爆裂,易於有效成分的煎出而增效。如王不留行紫蘇子牛蒡子等;炒後增強焦香氣味,而增強消食健脾作用,如焦麥芽焦山楂等。

1.2 降低毒性副作用

牽牛子小毒,炒後可以降低毒性,同時緩和峻瀉作用萊菔子、瓜萎仁等,生品有悶臭氣,易致噁心嘔吐,炒後可以降低或消除。

1.3 緩和藥性

有些藥物作用猛烈,炒後可以緩和,如葶藶子牽牛子等。

1.4 增強或產生止血作用

某些藥本身就有涼血止血作用炒炭作用增強,如地榆槐花茜草等。另有一些藥本身沒有止血作用,但炒炭後可以產生止血作用,如荊芥牡丹皮等。

1.5 保證療效,利於貯存

有些藥含有酶,可酶解其有效成分,但經炒制後可以破壞酶,即起到殺酶保苷的作用而保證療效,如槐米苦杏仁等。有些藥物炒制後還可以除去水分,殺死微生物或蟲卵,從而利於貯存。

2 炒黃(包括炒爆)

炒黃是將淨制切制過的藥物,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或中火加熱,並不斷翻動或轉動,使藥物表面呈黃色或顏色加深,或發泡鼓起,或爆裂,並逸出固有氣味方法。是炒法中最基本的操作。

炒黃的操作雖然簡單,但炒制程度卻較難判定,因爲很多藥物表面就是黑色或灰色的,根據經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判定:

1.對比看  炒制時可以留一點生品在外邊,一邊炒,一邊與生品比較,顏色加深即可。  2.聽爆聲  很多種子藥材,在炒制時都有爆鳴聲,一般在爆鳴聲減弱時即已達到炒制程度,不要等到爆鳴聲消失。

3.聞香氣  種子藥材炒制過程中一般都有固有的香氣逸出,所以嗅到香氣時,也就炒好了。

4.看斷面  當看表面和聽爆鳴聲仍難以判定時,可以看種子的斷面。用兩手將種子掰開,種子斷面呈淡黃色時即達到了炒制程度。該條是判定標準中最關鍵的一條,可以說炒黃的程度體現,在多數情況下就是斷面的顏色。

以上幾點綜合運用,可很容易地判定炒黃的程度。

3 炒焦

炒焦是將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武火加熱,炒至藥物表面呈焦黃或焦褐色,內部顏色加深,並具有焦香氣味

炒焦的目的主要是增強藥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減少藥物刺激。筆記:一些藥性過偏的藥物炒焦後可緩和藥性,如焦梔子緩和苦寒,焦山楂緩和酸性,焦蒼朮緩和辛燥。

4 炒炭

炭藥是一類表面炭化而具有特殊作用中藥炒炭是將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置炒制容器內,用武火或中火加熱,炒至藥物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內部呈棕褐色或棕黃色。

炒炭要求存性。“炒炭存性”是指藥物炒炭時只能使其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應保存藥物的固有氣味。花、葉、章等類藥材炒炭後仍可清晰辨別藥物原形,如槐花側柏葉荊芥之類。

4.1 炒炭的目的

炒炭炮製後可使藥物增強或產生止血止瀉作用

藥物炒炭後理化性質可產生明顯變化。藥物炒炭後增強或產生止血作用的物質基礎一直存有爭議,有學者認爲是中藥中的鈣離子,也有人認爲是鞣質的含量變化所致。但止血中藥的物質基礎是多種成分組成,藥物制炭後,其所含成分一般均有較爲複雜的變化,而且大多有具止血活性的新成分產生,因此,炭藥的止血作用不能單獨取決於某一類成分含量上的變化。

4.2 注意事項

1.操作時要適當掌握好火力,即達到“炒炭存性”的要求,質地堅實的藥物宜用武火質地疏鬆的花、花粉、葉、全草藥物可用中火,視具體藥物靈活掌握。

2.在炒炭過程中,藥物炒至一定程度時,因溫度很高,易出現火星,特別是質地疏鬆的藥物蒲黃荊芥等,須噴淋適量清水熄滅,以免引起燃燒。取出後必須攤開晾涼,經檢查確無餘熱後再收貯,避免復燃。

5 清炒法注意事項

1.藥物必須大小分檔,選擇適當火力。

2.攪拌要均勻,出鍋要迅速。

3.炒前鍋要預熱。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关系树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