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頜面部火器傷

分類索引

戰傷是指在戰爭條件下所致的損傷。在現代戰爭中,戰傷種類較多,有火器傷、燒傷、化學毒劑傷及核武器傷等,其中以火器傷最常見。

1 口腔頜面部火器傷

火器傷是指由火藥作動力發射或引爆的投射物(如彈丸、彈片等)所致的損傷,在戰傷中最多見。研究投射物在體內的致傷效應和致傷原理的科學創傷彈道學,它是研究火器傷的理論基礎。由於現代高速武器的應用,使火器傷的傷情更爲嚴重和複雜。掌握創傷彈道學的基本知識和現代火器傷的處理方法,可以提高對火器傷的救治水平。

2 創傷彈道學

2.1 (1)投射物的致傷原理

投射物穿入組織時,產生的前衝力直接造成彈道組織損傷;產生的側衝力則使彈道形成瞬時空腔,使彈道周圍組織受到損傷

2.1.1 ①原發傷道

投射物擊中組織後,沿其運動軸線前進,在和組織接觸過程中,直接穿透、離斷或撕裂組織,形成原發傷道。動能大者產生貫通傷;動能小者,由於能量耗盡,投射物存留於體內而形成盲管傷。

2.1.2 ②瞬時空腔效應

高速投射物穿入體內時強大的側衝力迫使原發傷道的周圍組織迅速向四周壓縮與移位,形成瞬時空腔,其最大直徑比原發傷道或投射物直徑大數倍至數十倍。由於組織的彈性回縮,此空腔迅速消失,並在數十毫秒內反覆擴張、萎陷,變動6~7次,從而使傷道周圍組織遭受反覆擠壓、牽拉和震盪,造成損傷。同時空腔內相對負壓可使傷道入口與出口處的異物與細菌吸入傷道深部,造成污染,這是戰傷感染的重要原因。實驗證明,高速投射物所致的頜面部火器傷,同樣存在瞬時空腔效應

2.1.3 繼發性投射效應

投射物擊中牙或骨骼等硬組織時,可將它們擊成碎片,這些碎片接受了動能,向各個方向擴散,進一步損傷周圍的組織

2.2 (2)決定傷情的因素

投射物所致的機體損傷程度取決於投射物的致傷力(速度、動能、質量、體積、形狀及飛行中的穩定性等)和組織器官解剖特點(密度、彈性、堅韌度和含氣、含液情況等)。其中以投射物的速度和組織的密度與損傷的關係最大。

2.2.1 投射物的速度

A.高速投射物,762m/s以上。如多數新式步槍彈丸。B.中速投射物,366~762m/s以上。如衝鋒槍、卡賓槍彈丸。C.低速投射物,366m/s以下。如手槍彈丸、炮彈片或炸彈片等。低速投射物穿入人體時只有直接損傷作用而形成原發傷道。而高速投射物穿入人體時,不僅形成原發傷道,而且還有瞬時空腔效應所造成的傷道周圍組織損傷

2.2.2 投射物的動能

投射物的致傷力來自它的動能。決定動能的主要因素是投射物的質量和速度:

KE=mV2/2g

式中KE爲動能,m爲質量,V爲速度,g爲重力加速度(在有效射程內g可忽略不計)。即投射物質量不變,如提高速度,動能即顯著增加,其致傷力也大爲加強;如速度不變,質量增加幾倍,動能也增幾倍,其破壞力也隨之增加。

2.2.3 投射物的穩定

投射物的穩定性與致傷力有很大關係。彈丸擊中人體後,由於組織密度遠較空氣密度大,因而可使偏航角加大,增加了與組織接觸的面積,造成較廣泛的組織損傷和較大的傷道。高速而重量輕的彈丸進入體內後,會較早出現翻滾,當碰到牙和骨等硬組織時更爲明顯,由此造成的損傷也會嚴重得多。目前研製輕武器的趨勢是設計小口徑步槍,減輕槍彈的質量,增加其速度。小而輕的槍彈,遇到阻力後,很不穩定,易造成複雜的傷道和嚴重的組織損傷

2.2.4 人體組織特性

火器傷損傷的嚴重程度與組織的特性密切相關,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組織的密度,其次是組織的含水量和彈性。骨組織密度大,堅硬,彈性很小。投射物擊中後極易發生骨折肌組織密度大而均勻,含水量多,血管豐富,易於吸收傳遞動能,因此投射物擊中時易造成較廣泛而嚴重的損傷血管的彈性較大,一般不易離斷,當其受到槍彈的直接撞擊,或雖未擊中但遭受瞬時空腔的壓迫和牽拉,超過其彈性限度時,也可發生斷裂,並使一定距離內的血管壁各層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管腔內可有血栓形成皮膚的彈性較大,投射物擊穿皮膚後易發生回縮。

2.3 (3)創傷彈道的損傷特點

投射物穿過人體組織器官的通道稱爲創傷彈道。

2.3.1 ①入口與出口

傷道的入口和出口隨投射大小形狀、速度和撞擊部位等不同而有很大差異。貫通傷的出入口可有3種情況:A.入口小而出口大,這種情況較多見,尤其小口徑步槍彈丸,因其質輕而高速,進入組織後易引起翻滾,與組織的接觸面積增大,造成較大的傷道和出口。如投射物擊中骨骼,使其碎片向外衝擊,也能使出口加大。B.出入口大致相等,動能大的投射物正位穿過軟組織,又未破壞皮膚的回縮力時,出口與入口可大致相等。C.入口大而出口小,常見於近距離火器傷,投射物的衝擊力大,破壞了入口處皮膚的回縮力,使入口大。而穿出體表時,動能已大爲減少,故出口小。

2.3.2 ②傷道

低速投射物只產生原發傷道;高速投射物除原發傷道外,還引起瞬時空腔。原發傷道多爲直線形,也可因投射物在體內受阻而改變方向,形成曲折的傷道。瞬時空腔一般爲橢圓形或菱形。高速小彈片進入體內後,因易消耗動能,故傷道寬而淺,多爲盲管傷。

2.3.3 ③傷道的病理形態學

A.原發傷道區,傷道內有失活的組織碎片、血塊、滲出物和異物。B.挫傷區,緊靠原發傷道,即瞬時空腔的四壁。依受傷程度,可發生部分或全部壞死,脫落後使原發傷道擴大。C.震盪區,在挫傷區之外,其範圍與傳至組織能量大小有關。震盪區的主要病變是血循障礙如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滲出和水腫等。血栓形成可導致局部缺氧和壞死

2.3.4 ④傷道污染

所有火器傷傷道都是污染的,不僅投射物可將污物帶入傷道內,瞬時空腔產生的負壓也可將出入口外的污物吸入傷道內。

3 實驗性頜面部創傷彈道學及其處理特點

實驗採用標準瑞典致傷模型。以0.7g鋼珠彈、滑膛槍致傷,射速爲1300m/s,射距6m。致傷部位爲犬下頜骨體部。以激光測速系統記測投射物初速及傷道入、出口速度。用高速X射線機拍攝軟硬組織的瞬時空腔效應。在傷後不同時期多指標觀察和監測創傷彈道的特點並進行清創術和植骨。實驗結果表明:頜面部高速投射損傷時,同樣有瞬時空腔形成,其直徑爲投射物的十餘倍;均形成貫通傷,入口大於出口;造成下頜骨不同程度的粉碎性骨折或骨缺損。傷道內充滿壞死組織、血凝塊、碎骨片和碎牙片,並可見後二者嵌於傷道壁上和周圍軟組織內。皮膚、黏膜的挫傷區範圍僅0.1~0.2cm。肌組織挫傷區範圍爲0.5~0.8cm,明顯小於身體其他部位的挫傷範圍。空腔邊緣及周圍的小血管受壓、變形和斷裂,內皮細胞脫落、內彈力層斷裂、外膜細胞浸潤以及細胞內的變性壞死等表現,損傷波及距傷緣3cm處,距傷道越近損傷越重。下頜骨對損傷反應較慢,3天后出現壞死,並開始有骨吸收修復活動骨斷壞死範圍在0.5cm以內。傷後面神經的連續性雖存在,但其顯微結構已有不同程度破壞:神經纖維斷裂、軸突變形扭曲,髓鞘結構破壞。面神經幹誘發動作電位潛伏期延長,傳導速度減慢等。實驗還表明,如傷後不作任何處理,傷道周圍組織損傷程度,隨時間延長而加重;傷後早期清創,清除血腫及異物,解除局部壓力,有利於損傷組織代謝功能的恢復;皮膚口腔黏膜的清創範圍爲0.1~0.2cm,肌層的清創範圍0.5~0.8cm。若以早期修復爲目的的清創,其清創範圍應適當擴大至挫傷區外層。傷區內早期用血管化遊離組織移植修復頜面部組織缺損是可行的,但需在傷後第3~7天進行。吻合口應置於距傷緣3cm以外。對距傷道邊緣3cm以內的面神經間接損傷,進行早期手術探查,清除肌、筋膜間隙血腫,解除神經壓迫,促進微循環恢復,可減少後期併發症;用吻合血管的骨移植術在延期一期縫合時修復火器性下頜骨缺損是可行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关系树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